虞美人 其十三 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

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沉沉雨。
眼前儿女意堪怜。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
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
笑他拜月不曾圆。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壬午年中秋节写的一首词,诗中充满了对中秋佳节未能赏月的遗憾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朦胧的雨夜图景:“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沉沉雨。”这句诗中,“湿云”指的是雨后的阴沉天色,暗示诗人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阴郁。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越下越大,连中秋夜本应拥有的明月也未能出现,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失落。

“眼前儿女意堪怜”,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家人的怜惜之情。中秋佳节本该是团聚的日子,但雨却让这一切变得不可能,让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变得遗憾。诗人可能是在感叹,明明可以享受团圆的时光,却因为一场雨不得不放弃,这种无奈和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这里的“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说的是诗人期盼着,时间能够重新来过,哪怕是在未来的一年中,能有一个温暖的中秋夜。这种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盼,也透露出对当下现实的无奈。

下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这里的“当年”指的是过去,当诗人还记得那些曾经美好的中秋佳节时,他便明白,原本应属于家人的团圆时光却被时间无情地耽误了。“便似佳期误”这一句,不仅指天气的无常,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离散的感慨,寄托了他对过去团圆时光的怀想和对未来的期盼。“笑他拜月不曾圆,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这一句中的“他”指的可能是一些对月亮寄托了美好愿望的人,拜月却未能如愿。诗人在这时抬头望向北边,心中充满着凄然,仿佛也在对自己说,即使过去了许多时间,这样的遗憾和思念依旧没有改变。

整首词通过描述中秋夜未能赏月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团圆和美好的期盼,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虽然身处雨夜,但心中依旧充满希望,通过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