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景象,以及诗人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心境。
前两句"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说:虽然已经到了农历三月,但寒冷程度甚至超过数九寒天,不过诗人已经习惯了冷暖变化,内心平静。这里"九九"指冬至后的八十一天,是最冷的时候。
后两句"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是重点:遍地金黄的油菜花本应充满生机,但诗人看到的却是憔悴的景象,让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伤感情绪。这种反差很有意思——灿烂的春花与诗人的忧郁形成对比。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黄金色"形容菜花,突出视觉冲击力 2. "相看"二字让花与人产生互动,仿佛花儿也在同情诗人 3. "半不禁"用得特别传神,那种想忍又忍不住的伤感很真实
诗人通过早春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绪。可能是感叹时光流逝,也可能是借景抒发人生感慨。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的写法,让简单的四句诗有了丰富的内涵。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