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枉过开化寺

青眼多情客,携朋问暮秋。
人同山共瘦,时与水俱流。
黄叶迷村路,清风满寺楼。
荒凉郊外景,肯向锦囊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在暮秋时节探访开化寺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首联"青眼多情客,携朋问暮秋"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与知己好友在深秋时节结伴出游。"青眼"用典表示好友间的真挚情谊,"问暮秋"则暗示此行是为了感受秋意。

中间两联用四组对比鲜明的意象勾勒出秋景:
1. "人同山共瘦"将人体与山形类比,既写秋日山色萧条,也暗指人到暮年的消瘦
2. "时与水俱流"把无形的时间比作可见的流水,突出岁月流逝之感
3. "黄叶迷村路"以飘落的黄叶展现秋的萧瑟
4. "清风满寺楼"则用清风吹拂寺庙的宁静画面平衡前句的凄凉

尾联"荒凉郊外景,肯向锦囊收"是点睛之笔:虽然郊外景色荒凉,但诗人仍愿将这些景象珍藏于"锦囊"(指诗作)中。这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化平凡为诗意的艺术追求。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衰败中的美"——诗人没有回避秋日的萧条,反而从中发现了值得记录的诗意。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映照,传递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用诗歌定格瞬间的文人雅趣。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锤炼,共同构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秋日访寺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