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观音菩萨圣境的神奇画卷,用富丽堂皇的意象展现佛国世界的庄严美好。
前两句先搭建场景:观音的宝座高耸入云("压五云端"),周围修竹环绕,有玉鸾(神鸟)翩翩起舞。这里用"五云"形容祥云缭绕,"玉鸾"暗示仙境的非凡。
中间四句通过四个生动画面展现佛国奇观: 1. 猿猴傍晚离开青山来献果("施果狖"),显示万物都来朝拜 2. 龙王从碧波中现身献宝珠("献珠龙"),突显观音感化之力 3. 琉璃瓶与珊瑚印相映成趣(佛教法器),表现佛国珍宝 4. 翡翠环晃动玳瑁冠(菩萨装扮),描绘观音的华贵庄严
最后两句将镜头拉远:在铺满宝石的台阶前,巨大的石台上("丈石"),天上众生都来焚香礼拜("爇旃檀")。这个全景镜头强化了观音道场的神圣氛围。
全诗特色: 1. 像电影镜头般由近及远,从细节到全景 2. 用"琉璃""翡翠""玳瑁"等珍宝名词堆砌出华丽感 3. 动物(猿猴、龙)、植物(竹)、器物(瓶、印)共同构建完整佛国世界 4. 通过"晚""寒"等字在华丽中增添一丝清幽禅意
诗人通过极致的视觉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观音道场的奇幻景象,既能感受佛国的庄严神圣,又能体会其中的生动趣味。这种将宗教意境转化为具体画面的手法,正是该诗最打动人心之处。
释契适
释契适,真宗大中祥符时人。居通州(今江苏南通)狼山为僧(时成化《虎岳山志》)。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