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描绘的是扬州平山堂的景色,以及作者在此地的感受。我们可以分成上下两联来理解:
上联说的是平山堂周围的地形和视野:
- "冈形似蜀":这里的山冈形状像四川的山(蜀地多山)。
- "山色连吴":山色绵延,与古代吴地(江浙一带)相连。
- "极目对峰峦":放眼望去,能看到连绵的山峰。
- "已胜一窗供谢眺":这景色比南朝诗人谢眺(擅长写山水诗)从窗户看到的还要美。
下联写的是堂前的景物和感受:
- "江上飞云":江面上飘着云彩。
- "槛前修竹":栏杆前有修长的竹子。
- "高吟忘主客":在这里高声吟诗,让人忘记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形容沉醉其中)。
- "有谁七字继苏髯":有谁能像苏东坡(胡子多被称为"苏髯")那样,用七个字写出好诗来继承他的才华呢?
整体精髓:
1. 通过对比(蜀地山形、谢眺的窗景、苏东坡的诗才)来突出平山堂景色的独特和优美。
2. 用具体的景物(飞云、修竹)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
3. 最后一句既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也暗含自己也想写出好诗的意思。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读着就能想象出山水相连、云雾缭绕的江南美景。
- 用典自然:提到谢眺、苏东坡都不显得生硬,反而让景色更有文化底蕴。
- 情感真挚:最后一句的感慨,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美景的热爱和对前辈诗人的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