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同谢伯子过庞公右云山馆待月得两席罢成诗

散酌山杯笑几人,缓寻村馆得幽新。
松于密处鸟生梦,月不明时天失真。
隔岭潇潇来薄雨,前溪皛皛似侵晨。
物情应节催心老,所学都成过眼尘(《广东文物》卷二图版一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与友人寻幽访胜、等待月亮的闲适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易老的淡淡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谢伯子漫步乡野的惬意:他们随意喝着山野粗酿的酒,笑谈间来到一处幽静崭新的村舍。这里"笑几人"暗示同行者不拘礼节,"缓寻"二字更显出悠闲自在的心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构建出等待月亮时的微妙氛围:松林深处鸟儿做着朦胧的梦,月亮未出时天地仿佛失去真容。此时山那边飘来细雨,溪水在暮色中泛着晨光般的微亮。这些描写充满画面感,"鸟生梦""天失真"的拟人手法尤其精妙,把黄昏到月出的过渡期写得如梦似幻。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季节变换催人老去,平生所学在时光面前都如过眼云烟。这种感慨并非沉重,而是带着通透的释然,与前文闲适的意境形成巧妙呼应——正因懂得时光易逝,才更要珍惜当下与友人共度的美好夜晚。

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镜头,从把酒言欢到静待月升,最后定格在人生感悟上,语言清新自然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古人将生活琐事升华为诗意境界的独特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