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天作名山满世间,洞霄毕竟出尘寰。
达翁不问长生药,高兴惟通九锁关。
愿学坡仙游赤壁,肯如谢老陟东山。
羽人能重来贤裔,杖屦相陪一日闲。
冉冉云根手可采,天然泉石故相参。
仙家永日元无夜,虚室冷风每自南。
賸办芒鞋寻隐躅,更从羽士纵玄谈。
真空不在多言论,学道何如啖蔗甘。
达翁不问长生药,高兴惟通九锁关。
愿学坡仙游赤壁,肯如谢老陟东山。
羽人能重来贤裔,杖屦相陪一日闲。
冉冉云根手可采,天然泉石故相参。
仙家永日元无夜,虚室冷风每自南。
賸办芒鞋寻隐躅,更从羽士纵玄谈。
真空不在多言论,学道何如啖蔗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领悟。
开头两句说这座山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名山,其中的洞霄仙境完全不同于凡尘俗世。这里的"洞霄"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出尘寰"就是远离世俗的意思。
接下来四句写作者的态度:他不像某些人那样追求长生不老("达翁不问长生药"),而是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高兴")来探访这处秘境("九锁关")。他向往像苏轼游赤壁、谢安登东山那样的雅致生活,希望能和修道之人("羽人")一起悠闲地漫步。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仙境景色:云雾缭绕的山石触手可及("冉冉云根手可采"),天然形成的泉水和山石相互映衬。这里永远都是光明的("仙家永日元无夜"),空寂的房间里自然有凉风吹来("虚室冷风每自南")。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悟:他准备穿上草鞋("芒鞋")继续探寻隐居的足迹,和道士们畅谈玄妙的道理。但真正的道理不在于说多少话("真空不在多言论"),修道的过程就像吃甘蔗一样,越到后面越甜("学道何如啖蔗甘")。
整首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把仙境美景和修道感悟融为一体。作者不追求虚幻的长生,而是享受修道过程中渐入佳境的乐趣,这种生活态度既超脱又实在,很有感染力。诗中用"啖蔗甘"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抽象的修道体验说得非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