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少陵寄李白二十韵留别李少府白倩
知己从何觅,风尘有此人。鸡谈超世俗,鹤骨见精神。
人笑痴如梦,吾知屈必伸。君应追李白,我自愧汪伦。
相见休嫌晚,论交恰喜新。深情原合辙,妙契果同尘。
正忆家乡远,聊凭笑语亲。沧桑小惊变,烽火苦吟身。
世乱难为别,途穷易率真。风云终际会,天地必回春。
莫叹才难遇,相期德有邻。养和须养气,忧道不忧贫。
未免奉迎拙,何妨落拓频。鹭鸥皆伴侣,虮虱亦王臣。
赋命无金马,前身或石麟。箫同吹伍相,裘已敝苏秦。
遇合联胶漆,追陪其夕辰。两心怀管鲍,一意慕雷陈。
客路催风笛,离筵怅水滨。还来应就菊,杯酒话津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李少府(白倩)的深情告别之作,核心主题是“知己难寻,乱世中更要坚守真诚”。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知己的珍贵 开篇直白地说“风尘里能遇到你这样的人真不容易”——像你这样既能超脱世俗(鸡谈鹤骨比喻清高),又能在困境中保持骨气(屈必伸)的朋友太难得。作者把自己比作“不会唱歌的汪伦”,而鼓励对方去追慕李白,这种自谦反而显出对朋友的真心欣赏。
2. 乱世中的情谊 中间部分真实描写战乱背景(烽火/沧桑)下,普通人连告别都变得艰难。但越是世道乱(途穷),越要坦率相处(率真)。最动人的是“鹭鸥虮虱皆可作伴”这句——意思是哪怕落魄到与鸟虫为伍,我们也要像古代贤臣(王臣)一样保持尊严。
3. 对未来的期许 结尾用“管鲍之交”“雷陈之谊”这些著名典故,强调友谊要像古代贤人那样坚定不移。最后约定重阳节(就菊暗示)再聚喝酒,在离别的惆怅中留了个温暖的念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鸡谈鹤骨”“虮虱王臣”这种生动比喻,把清高品格写得接地气 - 不回避战乱背景(烽火/沧桑),让友谊更显珍贵 - 结尾的“杯酒约定”充满生活气息,让沉重主题带着希望
本质上,这是两个普通人在动荡年代互相打气的故事,既有“我们都要加油”的鼓励,又有“等你回来喝酒”的温情,现在读来依然能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