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晓寒》描绘了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孤寂中暗藏生机的意境。
前两句写室内场景:曲折的屏风让人想起梦中景象("曲曲屏山忆梦中"),阵阵寒意穿透帘子袭来("峭寒成阵入帘栊")。这里用"屏山"形容屏风的褶皱像山峦起伏,既写实又富有诗意;"峭寒成阵"把无形的寒气比作列队的士兵,突出春寒的凌厉。
后两句形成冷暖对比:香炉里的隔夜香灰早已冷却("宿香锁尽金猊冷"),看似一片沉寂,但窗外却有惊喜——一树梅花正在报告春天的到来("一树梅花却晓春")。"锁尽"二字用得巧妙,既说香气散尽,也暗示孤独封闭的心境;而"却"字转折,让梅花成为全诗亮点。
全诗最妙的是冷暖交织的意境:室内是冰冷的香炉、刺骨的寒意,室外是傲寒绽放的梅花。这种对比既表现了早春的气候特征,也暗含人生哲理——再寒冷的时刻也孕育着希望。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的形象,让整首诗在清冷中透出温暖,在孤寂里藏着生机,非常耐人寻味。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