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陈泮渔夫子原韵

秦政苛残此更兼,归与定省懒开帘。
问天剋日机谁转,避地经年叹久淹。
岁晚松筠坚自守,门多桃李盛何嫌。
淡中滋味殊难得,从古和羹岂外盐。
叨陪鲤对学庭趋,一字师资当一珠。
家有含饴期子述,廪无继粟忍庚呼。
唐诗雅爱吟风杜,汉节坚持嚼雪苏。
乐育寿宁门下士,斯文能不在兹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对恩师的深情告白,通过对比、用典等手法,展现了师生情谊和做人品格。全诗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前八句)以对比手法开篇:
1. 先用秦始皇的暴政反衬,说老师虽然严格但充满关怀,自己回家探亲都懒得拉开窗帘(形容专注学业)。
2. 接着用"问天避地"的典故,表达对时局的无奈,但老师像岁寒松竹般坚守教育理想,门下学生众多也不嫌烦扰。
3. 最后用"和羹调盐"比喻,说老师淡泊名利的境界难得,就像好汤不需要额外加盐。

下半部分(后八句)直抒师生之情:
1. 以"孔鲤过庭"的典故自比,说老师教的每个字都像珍珠般珍贵。
2. 通过"含饴弄孙"和"断粮忍饥"的对比,既写老师盼学生成才,又写自己清贫求学的坚持。
3. 用杜甫作诗、苏武牧羊的典故,赞美老师既有杜甫的文采,又有苏武的气节。
4. 结尾直接赞叹:能成为老师的学生,难道不是文化传承的幸事吗?

全诗亮点:
- 善用历史典故却不晦涩,如"和羹调盐"喻指恰到好处的教育,"嚼雪苏"暗含民族气节
- 通过"松筠/桃李"等意象,把老师塑造成兼具风骨与育才精神的形象
- 最后反问句收尾,让情感升华,强调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本质上,这是首"古代教师节贺卡",用典雅的方式说出了"遇到您是我的幸运,我会把您教的东西传承下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