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权贵们对财富的贪恋和对清廉品格的轻视。
前两句用两个奢侈典故:西晋石崇用三斛珍珠铺满花园小路,汉武帝用金盘承接仙露。这些都是在炫耀财富的挥霍无度。
后两句笔锋一转:珍珠泉本是清澈廉明的象征("廉泉"),但在刘抚军的宴席上,主人根本看不上这些象征清廉的"珠官"(珍珠)。"明瑟"形容泉水晶莹剔透,却敌不过主人对真金白银的喜爱。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珍珠"双关,既写泉水清澈如珠,又暗指真正的珠宝
2. 通过对比突出讽刺——天然美景不如人造财富
3. "可惜"二字点出诗人的惋惜,暗批主人品味庸俗
本质上是在说:这些当官的,宁可要金银财宝,也不要清廉如水的品格。短短四句,把官场的奢靡之风和诗人的不满都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