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葑门至昆山舟中作

鲤鱼桥外綵旗斜,乙未亭边鼓笛哗。
六十四泾烟水色,半随凤䑵泛桃花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行舟图,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明快的色彩感。

前两句写热闹的岸边景象:鲤鱼桥头彩旗斜挂,乙未亭边鼓乐喧天。诗人用"彩旗斜"的视觉细节和"鼓笛哗"的听觉描写,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节庆般的欢快场景,仿佛能看见岸边人群聚集的热闹场面。

后两句转入舟中视角:船行过六十四条交错的水道,水面烟波浩渺,船身半掩在随风飘落的桃花中。这里"六十四泾"既写水道纵横的江南特色,又暗含路途悠长;"半随凤䑵"的描写尤其生动,让人仿佛看见粉红花瓣轻抚船身的画面,把春日的柔美与行舟的惬意完美融合。

全诗像一组动态镜头,从岸上欢闹的场景切换到舟中静谧的春光,通过"彩旗""鼓笛""桃花"等明快意象,传递出诗人春日出游的愉悦心情。最妙的是最后那个"泛桃花"的细节,既点明时节,又让整幅画面顿时有了香气和温度,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之美的细腻捕捉。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