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镇岸边有竹树村落因以为咏

乍迷酤酒径,二泉手泽龙山坡。
一炉制就用温砚,胸中别具炉锤多。
汝从汝革变则化,我行我法平无颇。
氤氲祇许捧太乙,清净未肯皈维摩。
先生点易山之阿,研朱滴露供吟哦。
炉中水火亦既济,坎离消息当如何。
岁寒周旋到冰雪,造化回斡期阳和。
昆昆灰起活火死,欲息不息生风波。
烟云过眼泣鸲鹆,雷雨脱手惊蛟鼍。
土花蚀紫铜晕碧,谁与一日三摩挲。
故山回首增滂沱。
风台石磴空藤萝。
祇今净室作清供,光气夜烛恒沙河。
竹炉相映有图卷,石鼎突出无诗歌。
他时遗砚傥归里,墨池飞出山阴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龙津镇竹树村落的闲适生活,充满了文人雅趣和哲理思考。

开篇描写了诗人迷路时偶然发现酿酒小径的惊喜,以及二泉和龙山坡的自然美景。随后通过"一炉制就用温砚"等句子,展现了文人日常的书斋生活——用温暖的砚台研墨写字,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文人的人生哲学:像炼丹炉中的水火既济一样追求平衡,像易经卦象一样顺应自然变化。即使面对寒冬冰雪,也期待春天的温暖。"昆昆灰起活火死"等句子生动描绘了炉火明灭的状态,暗喻人生起伏。

后段通过"烟云过眼"等意象,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铜砚上的锈迹暗示岁月流逝,而反复摩挲砚台的动作,则体现了文人对文房雅物的珍爱。最后以"墨池飞出山阴鹅"的典故作结,用王羲之写《兰亭序》的典故,寄托了对书法艺术和文人理想的向往。

全诗将日常生活场景与哲理思考完美结合,通过炉火、砚台等寻常物件,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