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感人的父子亲情画面。
诗中的主角是70岁的京兆君(谢公的儿子),虽然已是白发老人,但在父亲面前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恭敬孝顺。你看他"碧瞳红颊"(明亮的眼睛和红润的脸颊),精神矍铄地扶着拐杖走在父亲身边。最动人的是,70岁的他还在父亲膝下尽孝,父亲行礼时他都细心搀扶。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这份亲情的珍贵:一个是白发苍苍却依然孝顺的儿子,一个是需要儿子搀扶的年迈父亲。这种"老小孩照顾更老父亲"的反差,让人既感动又羡慕。最后一句"为人争不羡为兄"点明主旨:做人能拥有这样的兄弟亲情,谁不羡慕呢?
全诗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捕捉了生活中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这种跨越年龄的亲情,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