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登高望远的场景,充满了宁静而辽远的意境。
开头两句用"月色像熔化的银子一样明亮"来形容月光倾泻大地的景象,暗示这是一个晴朗的秋夜。"风露"二字点出季节已近中秋,凉意渐浓。
中间四句展开具体描写:银河清澈,星星显得细小;夜雾如海,在月光下浮动。这里用"溟濛"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营造出朦胧美感。站在高台上视野开阔,没有树木遮挡,远处传来的琴声与秋风相和,更添清幽之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在这里高声吟诗,只有群山回应;想要独自长啸,与西山共游。表达了遗世独立的孤高情怀,也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全诗通过月光、星汉、云雾、琴声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空灵澄澈的秋夜世界。诗人将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融为一体,既有"银烂"的耀眼月光,又有"清入"的悠扬琴声,还有"萧然"的秋风凉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结尾的"独游"之想,更赋予这美景以超脱尘俗的意境。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