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流亭
剑潭百尺深,中有神物蟠。
东注骈山脚,凿凿穿巑屼。
广拟一苇航,声战两耳寒。
异哉黄头郎,放棹随飞湍。
势若从天来,千仞转一圜。
百里不及眴,孰与岭道难。
长篙信敏手,岸石如剑攒。
江头惮瘏痡,谁不谋所安。
嗟嗟彼征夫,遭时弃师干。
不裹马革中,来葬鱼腹间。
壮士等死耳,此命良辛酸。
仆夫第知免,笑言杂悲欢。
宁知利羞涂,倚伏如毫端。
岂无跛男子,不救为可叹。
晏安有鸩毒,怀哉宜鉴观。
东注骈山脚,凿凿穿巑屼。
广拟一苇航,声战两耳寒。
异哉黄头郎,放棹随飞湍。
势若从天来,千仞转一圜。
百里不及眴,孰与岭道难。
长篙信敏手,岸石如剑攒。
江头惮瘏痡,谁不谋所安。
嗟嗟彼征夫,遭时弃师干。
不裹马革中,来葬鱼腹间。
壮士等死耳,此命良辛酸。
仆夫第知免,笑言杂悲欢。
宁知利羞涂,倚伏如毫端。
岂无跛男子,不救为可叹。
晏安有鸩毒,怀哉宜鉴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险的江上行船图,同时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第一部分:惊险的江景(前12句) 诗人用"百尺深潭""山石如剑"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了一条水流湍急、暗礁密布的险江。黄头船夫驾着小船在漩涡中灵活穿梭,就像从天上冲下来一样,短短百里水路比翻山越岭还危险。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江水轰鸣,看到船身颠簸。
第二部分:两种人生对比(中间8句) 通过船夫和征夫的对比揭示命运无常:船夫虽然工作危险,但靠娴熟技术总能化险为夷,靠岸时还能说笑;而征夫(士兵)们为国征战,本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不幸葬身鱼腹。诗人感叹壮士的牺牲如此辛酸,与船夫的劫后余生形成强烈反差。
第三部分:人生哲理(最后6句) 诗人进一步思考:表面安全的路可能暗藏杀机(像涂蜜的毒药),而看似危险处反而安全,福祸就像头发丝那么难以预料。有些人明明能救人却袖手旁观,诗人对此表示痛心。最后警示:贪图安逸就像喝毒酒,这个道理值得世人谨记。
全诗妙在将行船冒险写得惊心动魄,又把人生风险比作江中暗礁。通过船夫与士兵的对比,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危机往往披着糖衣而来,真正的勇者既要敢于搏击风浪,也要警惕温柔陷阱。
卫博
济南历城人。善属文,尝参戎幕。孝宗乾道中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有《定庵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