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杨君所往金陵省忠襄公墓学士虞公送以诗壮郁沈痛使人流涕因用韵为别次篇远哀雍公以虞诗序及此故也二首 其二

窥渡骄兵凌采石,抚军使者出蓬莱。
东南国势一朝定,吴蜀江流万古来。
诸葛八图司马走,临淮孤冢杜陵哀。
只今贵冑知天道,奎壁光芒与汉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壮阔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抗金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开:金兵嚣张地侵犯采石矶(长江要塞),而抗金将领像仙人般从蓬莱出世。东南战局因忠臣的奋战而稳定,长江水却永远流淌,暗示英雄功绩与自然永恒并存。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历史典故:诸葛亮用八阵图击退司马懿,唐代名将李光弼(临淮王)的孤坟与杜甫的哀诗相映。这些都在说英雄虽逝,但精神长存。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如今贵族子弟终于明白天道正义,因为天上奎宿(象征文章)和壁宿(象征武备)的光芒,像汉代盛世一样重新照耀人间。这里暗含对当权者的讽刺——他们直到现在才懂得重用忠臣的重要。

全诗用江水、星辰等宏大意象,将个人离别之情升华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既有沉痛追忆,又暗含希望。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