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未至莎萝坪而返
云气遮山腰,半入仙人掌。
萦怀数十年,兹晨慰景仰。
石径如箭筈,篮舆遽来往。
身到眼界空,岧峣无殊象。
共指奇峭处,变幻绝顶上。
帝座不可通,明星分霄壤。
始知天下事,毕念在鹤𣰉。
留著莲花峰,尚作未来想。
萦怀数十年,兹晨慰景仰。
石径如箭筈,篮舆遽来往。
身到眼界空,岧峣无殊象。
共指奇峭处,变幻绝顶上。
帝座不可通,明星分霄壤。
始知天下事,毕念在鹤𣰉。
留著莲花峰,尚作未来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登华山时半途而返的经历和感悟,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开篇写景:云雾缠绕在半山腰,像仙人的手掌托着山峰。这个画面既神秘又壮观,说明华山在作者心中是神圣的("仙人掌"是华山著名景点,这里一语双关)。
2. 多年夙愿: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向往华山,这次终于亲眼见到,心情激动。但实际登山时发现,坐在竹轿("篮舆")里看山路像箭一样笔直陡峭,反而看不清山的真面目。
3. 登山感悟:
- 到了高处反而觉得景色平淡("眼界空"),真正的奇景都在常人难至的绝顶。
- 用"帝座""明星"比喻山顶遥不可及,就像凡人无法触碰天庭,暗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4. 人生哲理:
- 突然明白天下很多事就像这件登山服("鹤𣰉"),总想着准备好再行动,结果永远停留在准备阶段。
- 最后决定把最高峰(莲花峰)留作未来目标,承认这次能力有限,但保留希望。
全诗的精妙在于把一次失败的登山经历,升华成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作者告诉我们:
- 理想很美好,但实践时会发现困难超预期
- 执着于完美准备反而可能错过时机
- 学会接受不完美,留有余地才是智慧
这种"未完成的美学"特别真实动人,就像我们很多立flag又放弃的经历,但作者用诗意的语言让它变成了深刻的人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