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伯玉透光镜
太阴沦魄元不耀,太阳分光成二曜。
呜呼怪铜盗此幻,透影在壁与背肖。
奁开㸌㸌光走庭,划如剸犀乍脱鞘。
泓澄秋落百丈潭,疑有龙向天门跳。
秦娃汉婉化鸳土,宠雨恩云埋凤诏。
当年椒涂鉴桃李,身后泉台映蓬藋。
枕簟无情草木香,笙歌不暖枭狐啸。
髑髅一丑不再妍,不知持此将安照。
万斛珠玑委俑人,唤得偷儿成鬼剽。
借问金椎一控时,何如海上青蝇吊。
寿如金石佳且好,此铭此篆两奇峭。
今谁子后曩谁先,赢得细枢经蚁窍。
千古繁华一梦醒,恍然入手称神妙。
丹砂□紫翠羽青,万金难买人年少。
君侯新自洛阳来,玉台人物今温峤。
相看大笑古人痴,收镜入奁还自笑。
呜呼怪铜盗此幻,透影在壁与背肖。
奁开㸌㸌光走庭,划如剸犀乍脱鞘。
泓澄秋落百丈潭,疑有龙向天门跳。
秦娃汉婉化鸳土,宠雨恩云埋凤诏。
当年椒涂鉴桃李,身后泉台映蓬藋。
枕簟无情草木香,笙歌不暖枭狐啸。
髑髅一丑不再妍,不知持此将安照。
万斛珠玑委俑人,唤得偷儿成鬼剽。
借问金椎一控时,何如海上青蝇吊。
寿如金石佳且好,此铭此篆两奇峭。
今谁子后曩谁先,赢得细枢经蚁窍。
千古繁华一梦醒,恍然入手称神妙。
丹砂□紫翠羽青,万金难买人年少。
君侯新自洛阳来,玉台人物今温峤。
相看大笑古人痴,收镜入奁还自笑。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面神奇的"透光镜"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意象对比,揭示了人生无常、繁华易逝的深刻哲理。
开篇用日月比喻镜子神奇的光影效果,说这面铜镜能透过光线在墙上映出背面的花纹,像突然出鞘的利剑般寒光四射,又像深潭中跃动的龙影。这里用一连串动态比喻,把静止的铜镜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笔锋一转,通过镜子的视角看尽人世沧桑:曾经照过秦代美女、汉代佳人,见证过她们受宠的风光,也目睹她们最终化为尘土。用"枕簷无情""笙歌不暖"等反差意象,突出荣华富贵的虚幻。特别提到"骷髅不再美",强调再美的容颜终将腐朽。
结尾处诗人感慨:古镜历经千年,看尽人间繁华如一场大梦。最触动的是"万金难买人年少"这句,直指青春易逝的永恒遗憾。最后以友人相视大笑收尾,这笑既是看透世事的豁达,也暗含对执着于外物的自嘲。
全诗妙在把一面铜镜写成穿越时空的见证者,通过它反射出的人生百态,传递出"繁华终是梦"的清醒认知。那些生动的光影比喻与沧桑的人生感慨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在惊叹镜子神奇之余,更感受到时间无情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