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似简单,却藏着深刻的禅意。前两句"南无观上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描绘了一个神圣场景:观音菩萨端坐在补陀洛迦山的红莲台上。这里的"红莲舌"暗喻佛法如莲花般纯净,菩萨说法如舌绽莲花。
后两句突然转向生活化的比喻:"不知成佛是何时,打刀须是并州铁"。诗人用打刀需要好钢材作比,说明修行成佛也需要"真材实料"。并州(今山西一带)在古代以精铁闻名,这里暗示修行要像锻造宝刀一样,需要扎实的功夫和优质的"材料"——即真切的修行实践。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把高深的佛理融入日常比喻。它告诉我们:追求觉悟不是空想,而要像匠人锻造利器那样脚踏实地。菩萨的庄严形象与铁匠的打刀并置,打破了神圣与世俗的界限,体现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的一锤一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