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新建虞仲翔祠为曾宾谷方伯赋
菩提身高烟雨碧,诃子林空访遗宅。说偈犹传五叶禅,谈经谁梦三爻易。
文章方伯曾南城,祠堂肇祀虞先生。海外韩苏能爱士,眼前屈贾有深情。
天发神谶碑久倾,千五百载新宫铭。于禁昔归虚座设,孔融未死瘴乡行。
盗蹠余财岂足道,可惜吴侬厌家宝。辽海空思周舍言,会稽不许萧何老。
呜呼论世足感慨,噂沓同时几倾倒。吊客从今祠下多,心交自古生前少。
古今何代无贤才,南州桂树初谁栽。凭将荐荔传芭意,一洗江鱼野鹏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在光孝寺新建虞仲翔祠堂的故事,通过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敬仰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开头描写光孝寺环境(菩提树、诃子林),带出虞仲翔(三国时期吴国学者)的遗迹。用"五叶禅""三爻易"这些佛教和易经的典故,暗示这里充满智慧传承。
2. 中间重点写建祠过程。把曾宾谷比作爱护人才的韩愈、苏轼,把虞仲翔比作屈原、贾谊这样的怀才不遇者。"天发神谶碑"等典故说历史文物都倒塌了,新建祠堂是对先贤的重新纪念。
3. 最后抒发感慨:真正的知音难觅("心交自古生前少"),每个时代都有被埋没的人才("古今何代无贤才")。结尾用"荐荔传芭"的祭祀场景,希望能抚慰这些贤才的英灵。
诗中巧妙运用了:
- 对比手法(古今对比、贤才与世俗的对比)
- 双关语("吴侬"既指吴地人,也暗指不识人才)
- 历史典故(韩愈苏轼爱才、屈原贾谊遭遇等)
核心思想是:人才常被埋没,但后人应当铭记他们的贡献。这种对历史人物的追念,其实也是在反思当下对待人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