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子戈续歌

芊子名婴见《汉志》,一十八篇成往事。
儒家者流书不传,得此一歌犹快意。
内业六韬名目连,想见谈兵铸兵器。
造字古文书作造,《说文》可证神通寺。
楚王授师不到鲁,鲁亦无闻羊舌至。
芊子七十子之徒,宁无手泽存遗地。
周公庙侧土花香,宵光尚带英雄气。
此戈不与正师同,二千年上贤人制。
内倍胡三援四之,考工尺寸无殊异。
好与周公负扆图,精灵永寿人间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发现一把古代兵器"芊子戈"时的感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背景 诗中提到的"芊子"是汉代典籍记载的一位儒家学者,他写过18篇文章但都已失传。这把戈可能是他那个时代的兵器,让作者联想到古代军事文化。

2. 文物价值 这把戈做工精良,尺寸符合古代工艺标准("内倍胡三援四之"),保存了两千多年。作者觉得它能和周公庙的文物相提并论,是难得的古代贤人制作的精品。

3. 文化情怀 作者认为这把戈不同于普通兵器,它承载着古代儒家文化的"英雄气"。在周公庙旁发现它,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圣贤的精神依然存在。

4. 艺术手法 诗中用"土花香"、"宵光"等意象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把一件冷兵器写得充满文化温度。最后说它"精灵永寿人间世",赋予文物永恒的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件文物,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追慕之情。它告诉我们:历史文物不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能让我们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与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