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 其四

列炮周垣控扼存,香台今傍将台尊。
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
拓纛双桓遥隐树,收帆千舶正当门。
风涛咫尺连南澳,著论何人继应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海珠寺炮台的壮观景象,充满军事力量和海洋气息。

首联写炮台威严:古老的城墙环绕着炮台,火炮整齐排列,显示着强大的防御力量;寺庙的香火与军事要塞相邻,凸显出庄严神圣的氛围。

颔联用生动的比喻:炮台像狮象一样守护着珠江,让汹涌的浪涛变得平静;又像驯服了凶猛的鲸鲵,使海面不再翻腾。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喻海防稳固,外敌不敢侵犯。

颈联转向江面风光:远处军旗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江上无数船只收帆靠岸,正对着炮台大门。这一静一动的画面,展现了广州作为贸易港口的繁忙与军事要地的肃穆。

尾联抒发感慨:这里距离南澳岛很近,海疆风云变幻,但如今已无人能像明代抗倭名将应元那样,写出保卫海疆的雄文。诗人借此表达对海防的重视和对英雄的追忆。

全诗气势雄浑,既有炮台的壮阔,又有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清代广州的海防风貌和诗人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