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城(白下县,今泰和县)的壮美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语言简练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写景:
- "大河东遥遥":开篇就让人看到一条大河(可能是赣江)在远处奔流,视野开阔。
- "孤城忽如块":河边的城池突然出现,像一块小小的积木,用"块"字突出城池在自然中的渺小。
- "临流起层阁":河边建着高高的楼阁,说明这里有人烟繁华。
- "危轩俯长濑":站在高处的长廊俯瞰,能看到湍急的水流,画面一下子动了起来。
后四句情景交融:
- "西山当倚晴":天气晴朗时,西边的山像屏风一样立在城边。
- "宛若蛾眉对":把山比作女子的弯眉,突然让硬朗的风景多了份柔美。
- "日夕望闉都":黄昏时眺望城门方向,这里开始转向抒情。
- "车马空横溃":表面写车马杂乱,实际暗指繁华背后的空虚,流露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全诗亮点:
1. 对比手法:大河与孤城、宏伟楼阁与渺小人类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的力量。
2. 比喻生动:把山比作蛾眉,刚柔并济。
3. 情感转折:从雄浑的景色描写,突然落到"空横溃"的怅惘,留下余味。
诗人像用无人机航拍一样,先带我们看大场景,再聚焦细节,最后通过一个车马杂乱的镜头,悄悄表达了对人间热闹的冷静思考。这种写景中藏深意的写法,正是古诗的独特魅力。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