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驿夏日

岭外突蒸当盛暑,雨馀新馆觉微凉。
最怜夏木青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日里,雨后感受到的一丝清凉和思乡之情。

前两句"岭外突蒸当盛暑,雨馀新馆觉微凉"写的是岭南地区盛夏的闷热,就像蒸笼一样让人难受。但一场雨后,在新修建的驿馆里,诗人突然感受到难得的凉爽。这里用"突蒸"形容酷暑的猛烈,"微凉"则突出了雨后清凉的珍贵。

后两句"最怜夏木青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是诗中最动人的部分。诗人特别喜欢夏日里树木茂密形成的绿荫,更让他心动的是,偶尔听到的黄莺啼叫声,听起来就像家乡的鸟鸣一样。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似故乡"三个字则透露出他身处异乡的淡淡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比炎热与清凉、异乡与故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细腻感受。最妙的是最后用鸟鸣声勾起乡愁,让普通的夏日景象顿时有了情感深度。这种把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的写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