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水的壮美画卷,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雅的志趣。
前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将美景尽收眼底。"清高"既指地势高,也暗含诗人品格高洁。三四句用对比手法:一边是废弃宫殿笼罩在烟雾中,显得荒凉;另一边是月光下的隔江青山,充满生机。这里暗示历史的兴衰与自然的永恒。
五六句继续写景:一条河将吴越两地分开(吴越指江浙地区),近处的楼阁仿佛能触摸到天上的星辰。"斗牛"是星宿名,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楼高天近。最后两句说这美景像有声的画,让人忍不住吟诗,还想弹琴助兴,表达诗人沉醉美景、想要用艺术记录感受的心情。
全诗通过"高视角看景—远近对比—天地相接—艺术抒情"的递进式描写,把自然景观、历史感慨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展现了文人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最妙的是将视觉(画)、听觉(琴)、诗意三者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多维度的艺术之美。
张逢原
张逢原,字渊甫,号泉月,海昌(今浙江海宁西南)人。九成曾孙、伯雨祖。宋末通判漳州。宋亡不仕,家有泉月精舍,与高克恭、仇远等人吟咏其中。事见《赵氏铁网珊瑚》卷一三、《珊瑚木难》卷五刘基《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