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董宰读书轩

坐衙弹琴和且平,退衙读书锵有声。
琴声书声两相和,和气散作花满城。
示知言游不可作,雅俗二者难兼行。
曩余不敏坐此处,轩窗尘土安有名。
堂前薇花寂寂笑,此殆文吏非书生。
君非异人何能匀,吏事不废心转清。
牒纷案聚判笑走,庭空吏散诗句成。
尝闻欧公居夷陵,日讨故牍繙研精。
金陵宰鄞政心礼,天津客已愁鹃鸣。
怀哉尹君古道,请把此案为商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既能处理公务又能静心读书的官员形象,展现了工作与个人修养的和谐统一。

诗中前四句用琴声和书声的和谐比喻官员公务与读书生活的平衡——上班时公正平和地处理公务,下班后专注读书提升自我,这种内外兼修的状态让整个城市都充满祥和氛围。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凸显主人公的难得:普通人很难兼顾公务与读书,作者自嘲以前坐在这个位置时只会让书窗积灰。堂前野花静静开放,仿佛在嘲笑官员们只会做表面功夫。

但这位董宰(董姓官员)却能做到两不误:公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内心依然保持文人雅趣。文件再多也能笑着快速处理,下班后衙门安静时就能写诗。这里用"判笑走"三个字生动刻画出他举重若轻的工作状态。

最后用三位历史名人作比:欧阳修被贬时仍钻研文书,王安石治鄞县时推行礼教,杜甫在天津桥闻鹃鸣而忧国。以此赞美董宰继承了古代贤臣的传统,既能务实理政又保持文人风骨。

全诗核心是赞美一种理想官员形象——不摆官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在繁忙公务中保持读书人的本心,用文化修养滋养日常工作,达到"雅俗兼行"的境界。这种既务实又有情怀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方大琮

方大琮(1183-1247),字德润,号铁庵,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历任南剑州学教授、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将乐、永福知县,太府寺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人院、建宁知府、福建路转运判官。官终广东经略使,卒谥忠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