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宝应踰岭至潜溪临水煎茶

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
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
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
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宝应翻山到潜溪的旅途,重点刻画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煎茶品茗的闲适心境。

前两句写旅途起点:诗人沿着云雾缭绕的山路西行,看到山路两旁散布着僧人居住的屋舍。"僧庐左右开"暗示这里环境清幽,适合修行。

中间四句是旅途精华:穿过山岩时遇到合适的石头就坐下休息,沿着溪水一直走到源头才折返。松林间回荡着自然的天籁之音,用清澈的溪水煎茶,茶香如白云般从杯中溢出。这里"云腴"形容茶汤上浮动的白色泡沫,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虽然离宫城只有十里路了,但诗人让随从别急着催促赶路。这个结尾巧妙点出主题——在美好的自然面前,连近在咫尺的繁华都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表现出诗人对山水之乐的沉醉和对官场俗务的淡泊。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逢石坐""到源回"等细节,生动展现了随性而行的野趣。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宁愿错过宫城的繁华,也要好好享受当下的山水茶香。这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尤其能引起共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