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迷茫到顿悟的心路历程,充满画面感和哲理。
开篇用"卷起窗帘,薄雾散开"的日常动作,带出醉眼朦胧中突然看到高山的惊喜。这里"浮云"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云散后显露的巍峨高山代表真理或人生目标,暗示作者经历了长期的困惑后突然看清方向。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表现心情转变:先抱怨连绵阴雨(比喻困境)遮蔽真相太久,又感激清风(喻指机遇或指引)终于带来转机。接着用"丹桂明月"的美景和"旧路断绝、白猿哀鸣"的凄凉形成反差,表现人生中美好与失落并存的复杂感受。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禅僧点破"真空"(佛教指超越表象的真实境界)的哲理,让作者心中躁动的火焰(执念与欲望)一夜之间化为平静的灰烬。这种顿悟不是强行压抑情绪,而是真正理解后的释然,就像烧尽的木炭自然冷却。
全诗巧妙融合自然景象与心灵成长:从雾里看花到云开见山,从雨中焦躁到月下安宁,最终完成"愤怒→思考→解脱"的精神蜕变。即使不懂佛教术语,现代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经历困惑后突然想通"的普遍人生体验。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