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顾兵宪韵
葵足祇自卫,焉能拟乔松。
畏途更百险,栖迷竟何功。
盛际图报艰,縻禄叨釜钟。
徘徊掖垣曙,期吐尺寸胸。
终惭宝燕石,高飞谢群雄。
顾兹黑子地,渺渺南溟中。
阃制籍良翰,灵威撼龙宫。
夷丑顿屏息,勋名日跻崇。
我归复奚虞,于耜惟明农。
西山倚翠壁,鼓缶酬徒庸。
精粗本同贯,治圃如治邦。
雨晹卜丰歉,畎亩随南东。
岂曰计口腹,伐檀企遐踪。
多君吉甫诵,穆如惠清风。
畏途更百险,栖迷竟何功。
盛际图报艰,縻禄叨釜钟。
徘徊掖垣曙,期吐尺寸胸。
终惭宝燕石,高飞谢群雄。
顾兹黑子地,渺渺南溟中。
阃制籍良翰,灵威撼龙宫。
夷丑顿屏息,勋名日跻崇。
我归复奚虞,于耜惟明农。
西山倚翠壁,鼓缶酬徒庸。
精粗本同贯,治圃如治邦。
雨晹卜丰歉,畎亩随南东。
岂曰计口腹,伐檀企遐踪。
多君吉甫诵,穆如惠清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既有对仕途的感慨,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诗人自比向日葵,说自己能力有限,比不上高大的松树(乔松)。在危险的官场中摸爬滚打,却觉得自己没什么建树。虽然拿着朝廷俸禄(縻禄叨釜钟),但想报效国家并不容易。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诗人称赞一位姓顾的军事长官(顾兵宪)。这位长官镇守南方边疆(黑子地、南溟),威慑外敌(夷丑屏息),功勋卓著(勋名日跻崇)。诗人说有这样的能臣在,自己可以安心归隐了。
第三部分(后八句):诗人描绘理想的田园生活。他想在西山脚下种地(于耜惟明农),敲着瓦罐唱歌(鼓缶),像治理国家一样经营菜园(治圃如治邦)。最后表示不追求富贵(岂曰计口腹),只向往《诗经》中"伐檀"那样的隐士生活,并感谢顾兵宪的诗像清风一样美好。
核心思想: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典型矛盾——既想建功立业,又渴望回归自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vs能臣、官场vs田园),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肯定了他人对国家的贡献。语言上运用向日葵、松树、种菜等日常比喻,让深刻的思考变得亲切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