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池寺

今古无空恨,山林只自豪。
云行地欲尽,风立天相高。
灵草如堪饵,浮生计可逃。
人间何扰扰,万里一秋毫。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从标题《上天池寺》来看,这首诗词可能是描述了诗人去往天池寺途中的所见所感。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

1.“今古无空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他认为无论古今,世界都充满了各种情感和经历,但并没有永恒的恨意和消极情绪。这种观念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人生充满了希望和乐观。

2.“山林只自豪”:在这句诗中,诗人对山林美景感到自豪。他可能正在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美好和壮观。这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3.“云行地欲尽,风立天相高”: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云朵似乎在行走,覆盖着大地;风似乎在空中站立,天空显得非常高远。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宽广和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4.“灵草如堪饵,浮生计可逃”:在这里,诗人可能看到了一些灵性的植物,认为如果能吃下这些灵草,或许就能逃避现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这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的逃避思想和对自然的神秘向往。

5.“人间何扰扰,万里一秋毫”:最后两句诗又回到了现实生活。诗人可能觉得人间充满了纷扰和困扰,但所有这些复杂的事情,在广阔的自然面前,就像秋天的毫毛一样微不足道。这是一种对于自然伟大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自然和人间,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

黄文雷

黄文雷,字希声,号看云,南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辟为酒官。舟归次严陵滩,溺死。有《看云小集》。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黄文雷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及《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