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思归操》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游子思念父母的深情。
诗歌开头用"鸠雏"(小斑鸠)比喻离家的孩子。小斑鸠傍晚归巢时"呜呜"叫着,就像孩子在呼唤父母。这里用鸟类的自然习性,巧妙表现了人类思念亲情的本能。
中间四句是全诗核心: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的生命("匪生何父"),没有他们的养育就没有今天的我("匪育何母")。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根本的亲情——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成长。
后四句描写现实处境:住在历山(可能是虚指他乡)虽然也能生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念念思归"直接点明主题,最后用反问强调——既然思念家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全诗特点: 1. 用斑鸠归巢比喻游子思乡,形象易懂 2. 语言朴实如口语,但感情真挚深沉 3. 通过"生命-养育-思归"的逻辑链条,完整展现了孝亲之情 4. 结尾的反问句增强感染力,让读者自然产生共鸣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意象(鸟归巢)和最直白的语言,说出了人人都有却难以表达的思亲之情,就像现代人听到"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词时会心头一热。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