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元县至朝天关道中作
始发自龙门,绝壁痕如削。悬崖多佛像,不知何年凿。
江水傍崖趋,激越鸣蹊壑。杈丫天半石,向人头上落。
金鳌亦有背,飞仙尚留阁。怪石浮江湍,孤根潜水窟。
行当绝险处,顾盼生骇愕。似人立舟中,虚荡难稳著。
行行登山椒,始觉天宇廓。雄关扼形胜,烟光浩漠漠。
性僻爱奇险,幽居苦萧索。兹来得壮观,耳目因寄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广元县到朝天关一路上的惊险山水和内心感受,用生动的画面和直白的语言带读者体验了一次"冒险之旅"。
开篇就像电影开场:从龙门出发,迎面就是刀削般的悬崖,上面布满不知哪个朝代留下的佛像。江水在峭壁下奔腾咆哮,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最刺激的是抬头看——半空中的怪石像要砸到人头上,这种夸张写法让人瞬间感受到地势的险要。
中间部分像一组特写镜头:江中露出的金鳌背(像乌龟的巨石)、建在绝壁上的飞仙阁、浮在急流中的怪石、藏在水下的石根。走到最危险路段时,作者用"站在摇晃的船上"这个比喻,让读者直接体会到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登顶后豁然开朗:站在山巅视野开阔,雄伟的关隘锁住要道,云雾弥漫如画卷。这里有个有趣的转折——作者自曝性格:平时就爱冒险("性僻爱奇险"),嫌日常生活太无聊("幽居苦萧索"),而这趟旅程的惊险景象正好满足了他的猎奇心理("兹来得壮观"),让麻木的感官重新苏醒。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反差:一是险峻山路与登顶后开阔视野的视觉反差,二是日常沉闷与旅途刺激的心理反差。作者用"悬崖佛像""头上落石"等具体意象代替抽象说教,让读者仿佛亲自走了一趟惊险山路,最后和他一起收获"冒险后的畅快"。这种通过旅途见闻表达人生追求的手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