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此情此景中的悠然心境。
前两句写景:湖上的双虹倒映在屋檐和柱子上,碧绿的湖水像一面明镜,映照着晴朗的天空。这里用"双虹"和"明镜"的比喻,让画面既绚丽又清澈。
中间四句写诗人的感受:野草闲花充满趣味,短小的藜杖和幽静的小船让人情思无限。诗人觉得这里的风光月色都顺应人心,于是带着美酒畅游湖山。这些句子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心情。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惊讶于自己的诗兴大发,就像梦中得到锦囊妙句一样,让创作灵感传遍四方。这里用"锦囊"和"梦草"的典故,生动表现了创作灵感迸发的状态。
全诗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创作灵感的迸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从欣赏到沉醉,再到文思泉涌的全过程。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愉悦和创作激情。
周锷
明州鄞县人,字廉彦。周师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调桐城县尉,辞不赴,益究治六经诸子百家之说,悉著论其本旨。游颍昌府,访其舅范纯仁,过洛,见文彦博、司马光,皆见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边事忤时相,入党籍,退休于家,学者称为鄞江先生。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