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
八月木阴薄,十叶三堕枝。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到暮年的感慨,用四季变化比喻人生衰老的过程,读来既真实又深刻。
开头用树叶凋零的画面(八月树荫变薄,十片叶子掉了三片)比喻五十岁后的人生状态,就像秋天的树木一样开始衰败。诗人通过早晚出门看到的景象对比(早上看到茂盛的树木,傍晚看到枯萎的野草),暗示生命从盛到衰的自然规律。
诗中提到邻居家的热闹场景(南边有漂亮的楼台,北边有动听的歌声),但这些繁华转眼成空,让人感到悲伤。这里揭示了荣华富贵的虚幻——再美好的事物也终将消逝。
最后部分道出全诗的核心思想:生老病死、成败得失都是人生常态。古人追求身后留名,但诗人认为这毫无意义。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一生碌碌无为,其实和吃奶的婴儿没什么区别——都是在虚度光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景物道破人生真谛: 1. 衰老不可避免,要坦然接受 2. 外在的富贵如过眼云烟 3. 人生重要的是有所作为,而非虚名 4. 如果年老时回顾一生毫无建树,就等于白活一世
诗人没有说教,而是通过落叶、野草这些常见事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