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谁为写无声诗,清标不减渊明辈。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前一句"凭谁为写无声诗"像是在问:谁能用画笔记录下这种不需要言语就能传递的美好?这里的"无声诗"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语言的意境美,就像一幅不用文字注解就能打动人心的画。

后一句"清标不减渊明辈"直接点明主题:这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完全比得上陶渊明那样的人物。"清标"指的是清高的品格,"渊明辈"代表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的隐士。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无声诗"这个新颖的比喻,把抽象的精神境界形象化 2. 通过和陶渊明比较,让读者立刻能联想到那种不为世俗所累的生活态度 3. 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包含了提问和回答,形成完整的意境

诗人可能在赞美某个具体的人,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张顺之

张顺之,号练溪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游乡校,以诗名,尝得句法于吴可,与程洵有交。有《练溪集》,已佚。事见《尊德性斋集》卷二《跋练溪诗话后》、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