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丙辰除夕,次梦窗福山萧寺岁除韵,寄呈寐叟。
风朝雨暮,笑经岁梦稳,湖波轻橹。
贳酒邻村,分斋萧寺,恰称六桥淹旅。
为问几家汉腊,依旧春声万户。
更持烛、照梅妆深夜,微赪醒否。
佳处。
晴雪映,儿女画堂,不夜花光午。
工部灯辉,太平鼓奏,回首髫年过羽。
四十明朝已是,空咏少陵诗句。
耿相忆,整朝衫束老,重梳斑缕。
贳酒邻村,分斋萧寺,恰称六桥淹旅。
为问几家汉腊,依旧春声万户。
更持烛、照梅妆深夜,微赪醒否。
佳处。
晴雪映,儿女画堂,不夜花光午。
工部灯辉,太平鼓奏,回首髫年过羽。
四十明朝已是,空咏少陵诗句。
耿相忆,整朝衫束老,重梳斑缕。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除夕夜,作者借节日氛围抒发人生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节日画面感
上阕用"风朝雨暮"开篇,带出江南水乡的朦胧美。"贳酒邻村"三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在寺庙借宿的旅人,向村民赊酒过年,六桥边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几家汉腊"的典故(汉代腊祭习俗)暗示时代变迁,但"春声万户"又展现节日永恒的热闹。深夜赏梅的细节尤其动人,仿佛看见烛光映红梅花的画面。
二、人生对照艺术
下阕通过强烈对比制造张力:先用"晴雪映堂""花光不夜"描绘富贵人家的奢华除夕,突然转到"工部灯辉"(杜甫的贫寒生活)形成反差。最精彩的是"四十明朝已是"的顿悟——当新年钟声敲响,作者猛然惊觉自己已到杜甫写《杜位宅守岁》的年纪,却未能实现理想。
三、含蓄的情感表达
结尾"耿相忆"三句值得玩味:整理朝服、梳拢白发的动作,既透露出对仕途的遗憾,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体面。这种克制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就像现代人过年时翻出旧西装,对着镜子整理领带时的复杂心情。
全词妙在将个人际遇藏在节日描写中,如同用毛笔在红纸上晕染出水墨效果,让读者在热闹的除夕夜感受到文人骨子里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