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宗之 其一
昔人耽隐约,屠酤身亦安。
矧伊丛古书,枕藉于其间。
读书博诗趣,鬻书奉亲欢。
君能有此乐,冷淡世所难。
我本抱孤尚,为贫试弹冠。
欲和南薰琴,秋风欻戒寒。
恬无分外想,剩有日晷閒。
阅书于市廛,得君羁思宽。
诵其所为诗,刻苦雕肺肝。
陶韦淡不俗,郊岛深以艰。
君勇欲兼之,日夜吟辛酸。
京华声利窟,车马如浪翻。
淡妆谁为容,古曲谁为弹。
桐阴覆月色,静夜独往还。
人皆掉臂过,我自刮眼看。
百年适志耳,岂必身是官。
不见林和靖,清名载孤山(宋陈起《前贤小集拾遗》卷二)。
矧伊丛古书,枕藉于其间。
读书博诗趣,鬻书奉亲欢。
君能有此乐,冷淡世所难。
我本抱孤尚,为贫试弹冠。
欲和南薰琴,秋风欻戒寒。
恬无分外想,剩有日晷閒。
阅书于市廛,得君羁思宽。
诵其所为诗,刻苦雕肺肝。
陶韦淡不俗,郊岛深以艰。
君勇欲兼之,日夜吟辛酸。
京华声利窟,车马如浪翻。
淡妆谁为容,古曲谁为弹。
桐阴覆月色,静夜独往还。
人皆掉臂过,我自刮眼看。
百年适志耳,岂必身是官。
不见林和靖,清名载孤山(宋陈起《前贤小集拾遗》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宗之的人,他过着简单却充实的读书生活。诗人用对比手法,赞美了这种清贫自得的生活方式,同时反思了名利场的浮躁。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读书之乐(前8句) 用屠夫卖酒也能安身的例子,说陈宗之整天埋在古书堆里更快乐。他靠卖书养活家人,在读书写诗中找乐趣,这种甘于清贫的心态很难得。
2. 诗人自省(中间12句) 作者说自己原本也想隐居,但为生计做了官。看到陈宗之在闹市安静读书写诗很羡慕——他的诗写得特别认真,既有陶渊明、韦应物的淡泊,又有孟郊、贾岛的深刻。
3. 两种活法对比(后8句) 用强烈对比描写现实:京城里人们追名逐利("车马如浪翻"),而陈宗之像夜里的梧桐树,安静地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最后用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的例子说明:人生重要的是活出自我,不一定要当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屠夫卖酒""车马如浪"等生活化比喻,让抽象道理变具体 - 通过"淡妆谁为容"等反问,犀利批判社会浮躁 - "桐阴覆月"的静谧画面,与喧嚣市井形成强烈反差 - 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成功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社会中,保持内心宁静、坚持热爱的事,才是难能可贵的生命状态。
郑斯立
郑斯立,字立之,怀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授漳浦尉,改龙溪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九)。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