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梅花册(二零一一年杭州作)
观心偏宜静,绘事莫如素⑴。
延月启东轩,寒生影交疏。
髣髴旧栽三五枝,价比泗鼎⑵万金铸。
不觉流光催漏箭,倏忽春去不知处。
西陵⑶高士宅,今来集野鹜。
江南布衣子,落墨竟无据⑷。
直须大鸟落三翮⑸,尽扫华山五里雾⑹。
延月启东轩,寒生影交疏。
髣髴旧栽三五枝,价比泗鼎⑵万金铸。
不觉流光催漏箭,倏忽春去不知处。
西陵⑶高士宅,今来集野鹜。
江南布衣子,落墨竟无据⑷。
直须大鸟落三翮⑸,尽扫华山五里雾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静心赏梅、作画的场景,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的是赏梅作画的环境:在安静的东窗边,月光洒进来,映照出梅花疏朗的影子。这里"素"指白描的画法,暗示画家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梅花。
中间四句是个转折:原本珍贵的梅花(用商周时期的泗鼎作比),转眼间春天就消逝无踪。这里用"漏箭"(古代计时器)比喻时间飞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
后六句转入现实感慨:曾经文人雅士聚集的西泠印社(西陵),如今却成了野鸭栖息之地;自称"江南布衣"的诗人,提笔作画时却找不到依据。最后两句用大鹏鸟扫清华山云雾的典故,表达了想要拨开迷雾、看清真相的愿望。
全诗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将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变迁联系起来,既有文人雅趣,又暗含对文化传承断裂的忧思。语言上善用对比(静与动、古与今)和典故,在清雅的画面中寄托了深沉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