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心渔挽诗

心渔先生不可见,尚忆吹箫卧草堂。
垂纶老作江潭客,得姓元从吴越王。
贫病一生心自足,云山千里兴难忘。
更闻治命真堪纪,人世空矜石椁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纪念一位叫钱心渔的隐士。全诗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他清贫自足的一生。

首联说这位先生已经离世,但诗人还记得他当年在草堂悠闲吹箫的模样。这里用"吹箫卧草堂"的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气息。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他的生活:他晚年常在江边钓鱼,姓氏源自古代吴越王(暗示他是贵族后裔却甘于平淡)。虽然一生贫病交加,但他内心很满足;即使远隔千里,仍对山水风光保持热爱。这里"贫病一生心自足"特别打动人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清贫中找到精神富足。

最后两句写他临终时的豁达:听说他留下的遗言很值得记录,而世人却还在炫耀豪华的石棺(指追求厚葬的虚荣)。通过对比,突出了钱心渔超越世俗的品格。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最可贵的是写出了平凡生活中的精神高度——不慕荣华,在清贫中保持内心的满足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值得品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