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离别时的场景和心情,充满秋日的萧瑟与离愁。
前两句"都门霜叶赤,车马正纷纷"用霜染红叶和车马往来的画面,勾勒出京城秋日的繁华与忙碌。这里用"霜叶赤"暗示离别时节已是深秋。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场景展现离别过程:"祖帐黄花酒"写饯行宴上喝着菊花酒;"孤舟日暮云"写傍晚独自乘船离去;"龙池初月上"写夜晚池边新月升起;"长乐曙钟闻"写清晨听到宫中的钟声。这些画面按时间顺序排列,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经历整个离别过程。
最后两句"落羽悲纷去,怀君鹓鹭群"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掉队的飞鸟(落羽),把京城的朋友们比作高贵的凤凰(鹓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自伤漂泊的悲凉。
全诗通过秋景、饯行、旅途、晨钟等意象的层层递进,将离别时的不舍与孤独娓娓道来。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伤心",而是用红叶、孤舟、落羽这些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