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行杂咏 其四

日落车班班,言至赵北口。
连延十二桥,一线穿臣薮。
滹沱众流汇,畿南北枢纽。
关门得虎豹,可以一夫守。
我闻南方兵,臂金缠到肘。
旗兵一何贫,悬鹑结衣绺。
荷戈有菜色,翻缘酣豢久。
战阵固未经,岂足威戎丑。
居重以驭轻,此语慎非偶。
濛濛帆入烟,戢戢鱼在笱。
使者自断饮,为客设村酒。
我欲讯形势,浦上进渔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军队的腐败与边防的虚弱,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军事现状的忧虑。

诗的开头描写了日落时分军队行进的场景,队伍整齐地到达赵北口(一个军事要地)。这里地势险要,桥梁众多,滹沱河汇聚多条支流,是京畿地区的南北枢纽。作者认为这样的关口本应易守难攻,只需少量精锐就能守住。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揭露了军队的腐败:南方来的士兵装备精良,手臂上缠满金饰;而北方旗兵(清朝正规军)却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这些旗兵长期养尊处优,既没有实战经验,也不足以威慑敌人。作者引用"居重驭轻"(用精锐控制要害)的古训,暗指当前军事部署的失误。

最后诗人以渔村景象作结:烟雨中渔船归航,鱼篓里鱼儿攒动。当地官员虽然自己戒酒,却为客人准备了村酿。当诗人想请教边防形势时,只见渔翁从河岸走来——这个开放式结尾暗示: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的,或许正是这些普通百姓。

全诗通过鲜明的贫富对比(金饰缠臂vs衣不蔽体)、虚实对比(险要地形vs虚弱守军),批判了清朝军事系统的腐败无能。最后以渔翁形象收尾,暗示治国安邦的道理或许就藏在民间智慧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