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翠蛟亭

山英藏水巧能欺,动地雷声发骇机。
惊看玉渊千浪耸,挽回银浦一支飞。
流霞未引松花酒,湔雪先霑槲叶衣。
坐觉群仙生起色,倒倾蛟室泻珠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动感和奇幻色彩。

首联“山英藏水巧能欺,动地雷声发骇机”写山中隐藏的水流突然爆发,像是有意欺骗人的眼睛,随后发出雷鸣般的巨响,震撼人心。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山水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它们有灵性,能制造惊人的景象。

颔联“惊看玉渊千浪耸,挽回银浦一支飞”继续渲染水势的磅礴。诗人惊讶地看到深潭中掀起千层浪花,水流奔腾,像银色的河流飞泻而下,气势恢宏。

颈联“流霞未引松花酒,湔雪先霑槲叶衣”转向更细腻的描写。诗人还没喝到用松花酿的美酒,飞溅的水花就像雪花一样打湿了衣服。这里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让人感受到水雾的清凉。

尾联“坐觉群仙生起色,倒倾蛟室泻珠玑”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诗人仿佛置身仙境,看到群仙被这壮丽景色感染,而蛟龙居住的深潭也倾倒出无数珍珠般的水珠。整首诗以奇幻的想象收尾,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把自然景观写得既真实又充满神话色彩,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场山水的狂欢。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水的力量、美感和神秘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胡榘

胡榘(1164-1224),江西庐陵人,宋抗金名臣胡铨之孙。淳熙十四年(1187),24岁的胡榘以监庆元比较务摄任(暂代)象山县令,监比较务是州衙监管各县酒务(当时酒类属国家专买)的职事官员。淳熙十五年,李孟传就任象山令,胡榘去职。可就在十四年秋,胡榘到象邑之西山(西谷)赏丹桂,赞叹之余,引发诗兴,写了一首《咏丹桂》,在宽阔的联想和想像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丹桂的风采。“象山县令诗咏象山花”成了一时传闻,此诗也不胫而走,被广泛传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