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落魄文人重返京城时的复杂心情,用旅途中的景物映衬内心的不甘与无奈。
前两句描写自己寒酸的行装——骑着瘦马、穿着破旧皮袄,风尘仆仆三个月才赶到京城。"紫宸"指皇宫,暗示此行是来求官。但"羸马""敝裘"的落魄形象,已经暗示了希望渺茫。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凸显自己的傲骨:虽然现在像乘着小船漂在弱水(传说中连羽毛都浮不起的险恶河流)上的可怜人,但当年在蓬莱仙山(比喻清高的文人圈子)可是敢当面痛骂权贵的硬骨头。如今春回大地,莺啼驿树的美景反而让他更觉凄凉,因为仕途就像被野草遮蔽的旧路般看不到希望。
最后两句是自我安慰:天下之大总有容身之处,在这清明盛世(反讽说法)哪敢学姜太公钓鱼等待明主呢?表面说不敢求官,实则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全诗通过落魄形象与高傲内心的矛盾,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