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靓亭

江山无古今,阐发自我辈。
心期得地胜,有目皆一快。
负郭西缭川,众流翕以汇。
水光开三面,结屋此其最。
嚣尘劃清漪,景象极爽垲。
泓澄湛寒碧,潭影尤可爱。
岩前列烟树,翠色聊不解。
盘坳石下瞰,林立错奇怪。
雄观喜新获,旷境了无碍。
人谋孰使然,天作若有诗。
学宫尔多士,游息于此在。
岂但濯尔缨,亦可湔匀佩。
翛然鱼在藻,行矣鲲化海。
维兹渊靓名,妙处默领会。
中庸至矣夫,智者乐在内。
水德本无虚,人心亦清洒。
即物以察已,致之不在大。
清源堪疏沦,世虑涤昏昧。
曾子浴乎沂,不出一唯外。
淡乎卖傅心,或可分一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渊靓亭"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感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旷境了无碍")是写景。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美景:城西的河流交汇处,三面环水,远离尘嚣。潭水清澈见底,岩石错落有致,树木苍翠欲滴。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第二部分("人谋孰使然"到"智者乐在内")由景入情。诗人说这美景似乎是天意安排,让学子们能在此修养身心。他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像鲲鹏终将展翅高飞。诗人认为"渊靓"这个名字很有深意,暗示着人应该像这潭清水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哲理升华。诗人由水联想到做人的道理:水清澈的本质,就像人应该保持心灵的纯净。观察自然可以反思自我,这种感悟不需要刻意追求。最后用两个典故(曾子在沂水沐浴感悟人生、淡泊名利的境界)来说明,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修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写景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一幅山水画卷
2. 由景生情,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
3. 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用水的特性比喻人的修养
4. 最后用历史典故点题,说明淡泊明志的道理

诗人想告诉我们:在忙碌生活中,要懂得欣赏自然之美,通过观察自然来净化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澈。这种感悟不需要刻意追求,而是在静观中自然获得。

黄伯固

黄伯固(生卒不详),字德常,宋朝将乐县人,宋绍四年(1193年)中进士。他对经史的研究较深,学识广博且颇有主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