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经县门

背郭人烟少,春晴四望通。城垣芳草外,祠屋菜花中。

归燕巢官树,妖狸穴佛宫。溪濠多白骨,洒泪向东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一座县城的凄凉景象,用简单直白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伤痛。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诗人背靠城郭站立,发现人烟稀少,春日晴空下视野开阔。城墙边野草疯长,曾经的祠堂如今淹没在菜花丛里——这些反常景象暗示了人迹罕至的荒凉。"芳草""菜花"本应明媚,在这里却成了荒芜的见证。

五六句用动物反衬人事:归来的燕子把窝筑在官衙树上,野狐在佛殿里打洞。这两个细节最戳人心——连动物都敢占据人类最庄严的场所,说明社会秩序已完全崩溃。

最后两句直接点破残酷现实:溪水边堆满无名白骨,诗人只能对着春风流泪。这个结尾很有力量,把前面所有景物描写的压抑感集中爆发出来。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写战争,但每个画面都在诉说战乱的恶果。诗人像拿着摄像机,冷静记录下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最后才忍不住流露情感。这种"用平静说惨烈"的写法,比直接哭喊更让人揪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