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

览镜萧疏祗自嗤,閒思往事独支颐。
短才未敢窥鹦鹉,白发何须著鵔鸃。
生计由来同泛梗,归心今已在江蓠。
衰年事业凭谁寄,百尺云根五字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览镜》是一位老者对镜自照时的感慨,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嘲与无奈
诗人看着镜中稀疏的白发,忍不住自嘲苦笑("自嗤")。他托着下巴回忆往事,想到自己才能有限,连"鹦鹉学舌"(模仿他人)都不敢尝试,如今白发苍苍更没必要像年轻人那样戴华丽的鵔鸃冠(象征追求功名)。这里用"短才""白发"两个关键词,道出了对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坦然接受。

2. 漂泊与归心
他用"泛梗"(随波漂浮的草梗)比喻人生漂泊无定,这种状态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但笔锋一转,说自己的心早已被"江蓠"(一种香草,象征故乡)牵动,暗示着强烈的归隐愿望。这两句形成漂泊与归乡的对比,透露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3. 最后的寄托
结尾最动人:衰老后的事业成就能托付给谁呢?只有把心意写在"百尺云根"(高山岩石)上的五言诗里。这里的"云根"既指高山,也暗喻诗歌是扎根于云端的永恒存在,传递出"写诗成为生命最后寄托"的豁达。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对着镜子拉家常,但每个比喻都精准戳中普通人共有的生命体验——对衰老的幽默接纳、对半生漂泊的释然、对精神归宿的寻找。最妙的是结尾,当物质生命走向衰败时,他把自己的存在痕迹刻进诗歌,完成了对时间的精神超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