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萱草(忘忧草)为引子,表达了对亡母的深切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前两句用回忆手法:母亲当年倚门盼儿归时,总爱种萱草来缓解思念之苦。"忘忧"二字既指萱草的别名,也暗含母亲强忍忧愁的深情。后两句情感爆发:如今诗人孤身一人,悔恨没能像古人陆绩那样(怀藏橘子孝敬老母),而母亲已逝,只能对着萱草诗痛哭十年。"肠断"二字直接道出撕心裂肺的痛。
全诗妙在"物是人非"的对比:萱草依旧,母亲不在;当年母亲借草忘忧,如今诗人见草更愁。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普通读者也能从"倚门盼归""十年痛哭"这些生活化场景中,体会到天下游子共通的思亲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