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热闹画卷,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带我们走进唐代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中。
前四句像镜头扫过春天的角落:细雨润湿松软的泥土,黄莺在树丛间此起彼伏地啼叫。东风吹过淮河弯道,夕阳正沉到长干里西边的天空。这里用"湿""流""曲""落"四个动词,让整个画面流动起来,我们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香,听到鸟鸣与风声的和鸣。
后四句突然热闹起来:道路两旁人群围观赛马,围场里斗鸡正激烈搏斗。最有趣的是结尾——歌舞楼里彻夜欢宴,月亮刚升起来,各种乐器的声音就齐齐响起。诗人不直接写人,但通过"看驰马""下斗鸡""醉""管弦齐"这些动态,让我们看到当时老百姓丰富的娱乐生活。
全诗像分屏镜头:上半部分是自然春色,下半场是人间烟火。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明明太阳刚落山,人们却等不及黑夜完全降临,月亮刚露脸就急不可耐地奏乐狂欢,这种迫不及待的快乐,把春游的兴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兆
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