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繁华回归自然后的宁静心境,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献璞当年出,今怀白玉归"用玉石作比喻,说自己年轻时像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踏入社会,如今带着成熟的心智(白玉)归来。这里暗示了人生历练的过程。
中间四句描写归隐后的生活:还保留着松木做的船桨,穿着荷叶做的衣裳(象征朴素生活)。山林安静得连鸟都不叫,云也静止不动。这些意象都在强调远离尘嚣后的极致宁静。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种空寂中生活久了,连参禅悟道的心思都没有了。说明作者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需要刻意追求禅理,自然就与天地融为一体。
全诗用简单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需要刻意追求什么,静静存在就很美好"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来说特别有共鸣。
陈沂
(1469—1538)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